(5)快門(shutter):
前面有提到1/30、1/10等,這是快門速度的標示,其單位是秒

所以分母愈大代表快門速度愈快,一般機種最快大概都在1/2000,最慢則是2s~15s

還有所謂的B快門,可以依所需要的時間去調整,甚至一天以上都沒問題,當然消費機沒有

大概拍花卉成長或星星的軌跡時會運用到,但是那也需要能夠外接電源才有辦法

如ISO部分所提,快門速度愈快就不容易手振,因為已經快到你手振的頻率都跟不上

快的快門在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時也能抓住

慢快門則可以讓流水成綿密狀或用以取得更多的曝光時間以增加曝光量

這部份除非有特別需要較長秒數的快門,不然一般消費機的快門速度應該都符合需求

(6)光圈(apature):
這是指快門打開的大小,其大小如2.8、4.3、5.4等,數字愈小表示其開孔愈大,愈大進光量就多

又有廣角端與望遠端的差別,標示如2.8(W:廣角端)/5.4(T:望遠端)

它的意思就是,廣角端時的最大光圈是2.8;望遠端(就是使用光學變焦時,應該是指催到底時吧?_?)只有5.4

其實這部份很多人應該都不會注意,不過這在某些需求下是會有必要的

我在想光圈不知道跟錄影時的亮暗不知道有沒有關係,有些機子就是會比較亮,只是這部份就不確定了

光圈通常會是用來攝影手法運用的一部分,它的附帶效果就是景深的問題

大光圈會有淺景深,除了主體外其餘部分會顯得模糊;小光圈則反之

小光圈在拍攝燈光時會出現星芒的效果,如下圖這樣,不過這是要在你能手動的情形下才行
再來一張

(7)焦長:
這部份其實應該歸在變焦部分裡,它在規格表裡表現的就是如35~105mm等之類的

35mm就是一般鏡頭的焦長,指完全沒有伸縮時,而有些標榜有廣角的,它就會標出28mm、26mm等等

它在實際情況就是在同樣的距離下,較小的焦長可以拍進更廣的景色

就28mm跟35mm來說,在一般的情況下其實感覺不出太大的差異

可能在包廂裡遇到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這時28mm或許就能發揮一點功用

不然一般的拍攝距離下就是多一點背景進入罷了,沒特別厲害其實,不要被花言巧語騙了

或許在拍成是建築時是比較會運用到的場合,不然並不需要特別在意這個部分

另外提一下小花模式,也就是近拍,這就看機子的設定了,看它能微距到幾公分

這部份就視買家的需求去評估,常需要近拍小花或昆蟲就要注意一下這個部分,一般大概都在5~8cm

(8)CCD:
這是除了鏡頭外另一決定成像品質的重要因素,理論上是CCD size愈大愈好

要注意的是其標示1/2.5、1/1.8,兩個比起來是後者較大,因為是1除以2.5

而大小也會影響到畫素,像現在動輒破千萬畫素的應該至少要1/2.3

還有一種感光元件叫CMOS,現在也有,大多用在超低階DC或一般視訊鏡頭

在這兩種之下其畫質都會是比較差的,但是如果是用在單眼的CMOS就不輸給CCD了

目前一般消費機也難見用CMOS的了,這部份就不需要擔心

(9)手動/自動:
現在的DC就像以前的傻瓜相機一樣,開機拿起來就拍了,不需要特別設定什麼

自動指的是所有條件都由相機幫你決定好了,你只要按下快門就對了

手動又可分為全手動跟半手動,半手動就是可以單獨調整光圈或快門,也就是所謂的光圈先決與快門先決

當你需要如前面所述的一些特殊效果,就可以使用光圈先決或快門先決

光圈與快門會決定進光量,而在此模式下,你調整光圈像機會幫你決定快門速度,反之亦然

而全手動就是你可同時決定兩者,往往全手動的相機上會有P(自動)/A(光圈)/S(快門)/M(手動)的轉盤

這是當有想要玩些攝影技巧的時候可以運用的,一樣視買家需要去決定

覺得自己不會去動到這些有的沒的,也就不用聽店員標榜的功能,浪費嘛


待好幾個續減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h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